新冠疫情從爆發到持續近一年,伴隨著入冬的寒流,疫情又開始在局部地區躁動起來。近日,國內的確診率不斷增長,和這種局部疫情相對應的是確診者有罪論及其個人信息泄露,也悄悄抬頭。
1月6日,杭州市通報一例境外輸入復陽無癥狀感染者的同時,發現該無癥狀感染者身份信息、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在互聯網上大面積傳播,并發現兩則在網上散布涉疫謠言的違法行為。
經公安機關查明,位于西湖區的某醫院院感科醫師林某將相關流調報告轉發至微信群,致使在互聯網上大面積擴散,已涉嫌侵犯他人隱私,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另查明,張某、胡某借機散布涉疫謠言,分別處以行政拘留七日的處罰。
疫情以來已出現多起患者個人信息泄露
事實上,自新冠疫情伊始,泄露患者隱私事件從未停止,有造謠者因主觀臆測制造謠言引起恐慌,有相關人士泄露陽性患者的個人信息致使患者被“網絡暴力”。
? 1月4日,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潘緒宏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通報:2020年12月23日,某航空安保有限公司員工在工作期間將用于篩查密接人員工作的患者初步流調報告私自拍攝并發至微信群內,導致患者及其家屬、同事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工作單位、手機號碼等隱私泄露。2020年12月24日順義公安分局依法對劉某處以行政拘留。
? 2020年12月26日,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沈陽市一例新冠肺炎陽性患者及其家人個人信息在網絡流傳,內容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家庭詳細地址等。當事人稱,自信息被泄露后,上百個陌生電話不間斷打進來,還有短信惡語攻擊,已經嚴重地影響了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自己已精神崩潰。
? 2020年12月10日,成都一女孩短期內多次出入酒吧后新冠檢測成陽性,從而被戴上“水性楊花”的帽子,被網友“群起而攻之”。
而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隱私權具有不可逆轉性,這就意味著一旦患者的隱私權被公開,該患者再也無法恢復到之前的秘密狀態,很難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開姓名、年齡、電話等個人信息,因聯防聯控工作需要,且經過脫敏處理的除外。收集或掌握個人信息的機構要對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負責,采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防止被竊取、被泄露。
除衛生部門依法授權機構外,任何單位、個人都不得借疫情防控為由未經同意收集個人信息。同時,收集的個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且保障數據安全。
上述泄露事件中,工作人員對相關人員個人隱私數據的收集及使用缺乏保護意識,更缺少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因此必須要提升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意識,同時加強企事業單位保護好用戶信息的主體責任感也至關重要。